您現在所在位置:
首頁 > 家庭教育
關于教育孩子的問題,這個社會讓人很焦慮,大家都很著急,恨不能幼兒園就學完大學課程,因為競爭壓力大,原本計劃讓孩子慢慢來,結果大家都在跑,你也就不由自主的跟著跑了,這就是忘記了初心!
近日,一家教育培訓機構,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。上課名額難搶,家長定鬧鐘“秒殺”;教學進度奇快,生吞活剝式的給孩子填鴨;更甚者是奧數培訓不斷地低齡化,幼小的孩童坐在教室里,一邊考試一邊哭。關于學而思的各種瘋狂,在朋友圈里火速傳播,頻頻刷屏,而由此關于教育的大話題也在連續升溫,引發各方的關注。
實際上,不少身在其中的家長,一邊轉發,一邊焦慮;一邊痛斥學而思的種種瘋狂,一邊盤算著自己是不是已經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。的確,時下家長難當,不論是忙著接送陪讀,還是為掙錢加班熬夜;不論是節衣縮食為培訓班一擲千金,還是在陪學中練就十八般武藝,其中的心酸與淚水,怎一句無奈了得。然而,總有各種渠道讓你得知,優秀的孩子是怎樣已經超前一步地成功成名了,而優秀的家長又是怎樣比你更舍得付出,更下得了狠心。于是,我們更加焦慮、更加惶恐,焦慮學習好的、成績好的怎么總是別人家的孩子。無奈之下,我們急哄哄地往前趕,別人報一個班,我報兩個班,別人八歲學奧數,我七歲就開始。我們唯獨忘了,停下來,靜一靜,想一想,當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,我們的初心是什么?
我們原本期望孩子健康成長的,可為了各種作業、各種培訓,我們把孩子的睡眠時間不斷壓縮。我們原本希望孩子快快樂樂的,可我們又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,不讓孩子自在玩耍。我們忘記了原本說好的,要教會孩子正直善良、樂觀堅強,而現在我們只想告訴孩子,怎么考一百分。我們忘記了凡事都要腳踏實地,一步一個腳印,而現在我們只想拉著孩子,一路捷徑不斷飛奔……
是時候停下來了,停下來看一看,那么多的孩子他們都不快樂,他們有的離家出走,他們有的以身試法,他們有的甚至輕易就放棄了自己的生命。如果還是不愿意停下來,就聽一聽北大一位專門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服務、自殺預防和危機干預工作的精神科醫生的統計調查數據。在該數據中,北大一年級的新生,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,其中有30.4%的學生厭惡學習,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;還有40.4%的學生認為活著的人生沒有意義,我現在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這樣活下去而已。
這樣的統計數字,令人心驚。要知道他們都是高考戰場上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贏家,要知道走入北大這樣的最高學府,在多少人眼中,這幾乎就是人生已然成功的前兆,可是他們不快樂、不幸福。難道這還不夠震撼,不夠讓我們為人父母者,讓所有的教育工作者,放下焦慮,停下來重新想一想,我們養育孩子,我們教育孩子,究竟出于一種怎樣的目的?
答案也許不盡相同,但是,如多年前筆者所聽過的一個講座中的情景,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,當我們一層一層地撥開那些答案,看到最本真的愿望,我們會發現它何其簡單,何其相似。我們無不希望孩子幸福,并且希望孩子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。這種能力無關乎成績的優劣,而更在于那些讓孩子性格健全、心地善良、意志堅強、敢于擔當、積極向上的品質。
愿天下為人父母者,在面對孩子成長的時候,能夠越過焦慮,再談初心。回望初心,放下焦慮!
武漢翔鵬教育 咨詢電話:18062578768(微信號)
近日,一家教育培訓機構,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。上課名額難搶,家長定鬧鐘“秒殺”;教學進度奇快,生吞活剝式的給孩子填鴨;更甚者是奧數培訓不斷地低齡化,幼小的孩童坐在教室里,一邊考試一邊哭。關于學而思的各種瘋狂,在朋友圈里火速傳播,頻頻刷屏,而由此關于教育的大話題也在連續升溫,引發各方的關注。
實際上,不少身在其中的家長,一邊轉發,一邊焦慮;一邊痛斥學而思的種種瘋狂,一邊盤算著自己是不是已經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。的確,時下家長難當,不論是忙著接送陪讀,還是為掙錢加班熬夜;不論是節衣縮食為培訓班一擲千金,還是在陪學中練就十八般武藝,其中的心酸與淚水,怎一句無奈了得。然而,總有各種渠道讓你得知,優秀的孩子是怎樣已經超前一步地成功成名了,而優秀的家長又是怎樣比你更舍得付出,更下得了狠心。于是,我們更加焦慮、更加惶恐,焦慮學習好的、成績好的怎么總是別人家的孩子。無奈之下,我們急哄哄地往前趕,別人報一個班,我報兩個班,別人八歲學奧數,我七歲就開始。我們唯獨忘了,停下來,靜一靜,想一想,當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,我們的初心是什么?
我們原本期望孩子健康成長的,可為了各種作業、各種培訓,我們把孩子的睡眠時間不斷壓縮。我們原本希望孩子快快樂樂的,可我們又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,不讓孩子自在玩耍。我們忘記了原本說好的,要教會孩子正直善良、樂觀堅強,而現在我們只想告訴孩子,怎么考一百分。我們忘記了凡事都要腳踏實地,一步一個腳印,而現在我們只想拉著孩子,一路捷徑不斷飛奔……
是時候停下來了,停下來看一看,那么多的孩子他們都不快樂,他們有的離家出走,他們有的以身試法,他們有的甚至輕易就放棄了自己的生命。如果還是不愿意停下來,就聽一聽北大一位專門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服務、自殺預防和危機干預工作的精神科醫生的統計調查數據。在該數據中,北大一年級的新生,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,其中有30.4%的學生厭惡學習,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;還有40.4%的學生認為活著的人生沒有意義,我現在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這樣活下去而已。
這樣的統計數字,令人心驚。要知道他們都是高考戰場上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贏家,要知道走入北大這樣的最高學府,在多少人眼中,這幾乎就是人生已然成功的前兆,可是他們不快樂、不幸福。難道這還不夠震撼,不夠讓我們為人父母者,讓所有的教育工作者,放下焦慮,停下來重新想一想,我們養育孩子,我們教育孩子,究竟出于一種怎樣的目的?
答案也許不盡相同,但是,如多年前筆者所聽過的一個講座中的情景,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,當我們一層一層地撥開那些答案,看到最本真的愿望,我們會發現它何其簡單,何其相似。我們無不希望孩子幸福,并且希望孩子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。這種能力無關乎成績的優劣,而更在于那些讓孩子性格健全、心地善良、意志堅強、敢于擔當、積極向上的品質。
愿天下為人父母者,在面對孩子成長的時候,能夠越過焦慮,再談初心。回望初心,放下焦慮!
武漢翔鵬教育 咨詢電話:18062578768(微信號)